漫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王红阳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点我对于大学理念的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大学的基本任务有二:其一是教学,其二是科研。究竟这两者孰轻孰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对于一所高水平大学而言,教学与科研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如果非要分清楚教学与科研谁更具有基础性地位,我认为教学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这是由我国的高等院校的使命所决定的。
高等院校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其中既有理念东西,也有具体方法层面的东西。大学的教学理念在大学教学体系当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辞海》对于理念的解释有二,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而是观念通常指思想。我认为理念通俗一点理解就是人们对某物进行思维所产生的观念和思想。那么大学教学理念便是人们对于大学教学的使命、目的、管理、方法等层面的理性认识。
教学理念是一宏大叙事,要说清楚并不容易,所以我仅仅简单谈谈其中一个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思修》课程中的运用。
首先是课程目标的设定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基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与发展为立足点,使他们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着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自身的竞争力。
其次,从教学语言上来说,要用学生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来反映教材内容,使教材语言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放下架子,从内心深处愿意了解当代大学生,愿意与他们交心。另外还需要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对所有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渴求。
再次,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多地使用多种载体来呈现授课内容。就拿课件来说,要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既有料还要有趣,不至于看了以后昏昏欲睡。教学材料需要及时更新,而不是一套课件用上很多年,上面净是一些老掉牙的案例,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最后,要做到严格要求但不失人情味。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不单单强调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实践未必是专门组织的活动,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一些小细节。我认为平常教学活动很多环节都可以拿来作为实践形式,比如课堂纪律的维持以及考勤等。像我们这样的课程必须加强这两方面的要求,使其成为重要的考核方式。但并不意味着不通人情,就拿考勤来说,对于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理解和关怀,让他们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问题,我想这对他们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我就讲这些,希望大家多多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