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学院概况|学院动态|教学管理|科研与学科建设|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教工之家|特色品牌|实践教学平台|精品资源课|精神文明建设|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
主题活动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主题活动 > 正文
E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2016-06-16 09:54 马云献 

E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马云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及教思政[2011]5号文件精神均已明确指出,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是“集知识普及、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要充分体现出知识性、互动性、体验性、实践性、自助性等特征,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并结合网络平台,开办专题网站,充分开发利用网上教育资源,根据学科特点和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实践平台是E时代背景下的趋势所在,以下是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并依托互联网平台形成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初步梳理。

一、指导思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以下简称课程)实践教学设计遵循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中介,以活动为载体,以个人体验为重心,以合作为主线的原则,构建学生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的实践平台,把对大学生的知识普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1)转变传统的育人观是创建课程实践方案的前提;(2)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是构建实践方案的基础;(3)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及现实需求是构建课程实践方案的关键;(4)整合资源是构建实践方案的重要途径。

二、要实现的目标

只有经历学生主体内在的心理历程并使学生在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深刻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才是有价值的课程。本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争取能够实现以下四个目标:(1)实现课堂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2)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的有机对接;(3)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形成强大合力;(4)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普适性与特色性的长效机制;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团体辅导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目前,心理健康课程大多采取大班教学,教学手段单一,以灌输教育为主,学生缺乏体验,必然不会有学习热情和实际收获,因此,本课题改革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将团体辅导启发式教学引入课堂,改变传统大班上课的形式,将每班学生人数限定在70人以下,把课堂教学分专题(前期教学范式改革已初步拟定八个专题)进行,结合专题内容实施相应的团体辅导、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测验及翻转课堂的系列尝试,从而避免单向灌输造成师生关系的二元对立,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高课堂实效性。

(二)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生理成熟而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的准成年人阶段,在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开辟网上心理咨询平台,探索一套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辅导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面及实效性,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搭建网络平台

在线心理咨询依托北师大励耘教育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网络平台,该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后台为管理系统,由专业老师操作,前台为咨询系统,其功能模块分为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公共信息(系统公告、趣味心理、心理小贴士、教师心理、心理百家、青春心理、心理课堂)等,全校师生可持个人登录号及相应密码进入前台网页,进行在线心理测试、个体咨询以及浏览信息。该网络平台可链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网址下面,学生点击即可进入心理辅导的网络平台。

1、 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咨询流程说明

(1)网络空间咨询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网上心理辅导网址:http://49.122.0.20/bnufr/MsgList.aspx,思政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个人在登陆平台首页之后,在留言板发布留言即可收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回复,咨询方式分两种:

1、实名咨询。在进行2014级新生心理普测之前,专业心理测评老师已为全校新生(包括研究生在内)设置了登录号及初始密码,该登录号和本人学生证号绑定,终生有效,每人可凭个人登陆账号及相应密码进入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登录首页,然后点击留言板模块叙述个体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之后将有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在线回复,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个体和辅导老师的互动信息全程保密,完全实现网络虚拟的一对一咨询,所有互动信息只有本人和辅导老师能够看到。

2、访客咨询。如果个人没有登陆账号(比如外校学生),可以匿名发布留言,专业辅导老师会在一周之内通过公告栏公布典型问题回复内容。

(2)现实生活辅导

1、个体辅导

非面对面的网络咨询能解决学生80%的普适性问题,而对于那些典型棘手的个案则必须通过若干疗程的线下咨询来解决,因此,对于典型个体可以通过网络预约,之后转介到现实中的心理咨询室来解决心理问题。

2、团体辅导(素质拓展)

对于线上咨询反映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贫困生、厌学、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恋爱受挫等群体,因为大家面临的问题虽然有针对性但也更加具有共性,因此可以采取团体的形式进行心理辅导以保证心理辅导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依托线上平台发布团体辅导信息,比如拖延症的团体辅导,从而在全校招募有此需求的大学生,组成团体辅导小组,进行专业辅导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协调人际关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的挫折,改善行为,进而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三)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

目前我校“心理健康课”为必修课,但一学期只有18学时的课堂教学,实践学时为零,在本次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将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将零散的资源组建成心理健康实践的有力平台,开展针对性强、实施便利、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我校现有的学生朋辈咨询、心理测评、素质拓展、心理仪器实验、专家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活动周、心理协会的心理专栏的基础上,开发探索其他系列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践项目,比如团体素质拓展服务、人际关系辅导、工作坊等形式,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机联结起来,将实践项目切实有效的依托各种平台得以常态化的开展,并务必保证学生有所体验和收获,其中,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实践项目之间的权重划分,以及实践效果评价中隐性与显性目标等环节如何实施及考核,是我们实践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

(四)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与其他相关单位的结合

单一课堂授课,单一教师队伍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能是建立在校内与校外资源的有机链接和整合的基础上,首先,必须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统一的归口管理,领导统一调度,才能保证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其次,多部门合作是有效途径,心理学教研室要注重与教务处、保卫处、二级学院、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等相关部门及校外相关专业机构密切合作,协同工作;三是学科间可以相互借力,才能构建一个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平台,切实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整体素质和环境适应力。

(五)特色性与普适性的结合

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和现实困境,设置系列课程及实践平台,通过开展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项目,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这是本次实践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因此,本次改革将进行一个尝试—将心理健康课实践教学项目与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特点和现实需要相衔接,通过延伸课堂、实践活动设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实性与特色性,真正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

四、效果评价

本次教学改革尝试采取多种方式评估实践教学设计的效果,包括总体的执行情况记录和经验反思、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效果评价、学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同行专家评议等形式,具体方案正在实施中,尽量做到对实践教学模式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

上一条:关于“如何建立和优化大学教学模式”、“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下一条:如何树立现代大学教学理念
关闭窗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东校区教学科研楼八楼

电话:0371—86521556  邮编:450046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005861号

Copyright©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