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教育观念与教学工作大讨论汇报总结
雷芳
2016年3月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年活动开始启动。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学校的要求,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大讨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大讨论活动(以下简称“大讨论活动”)开展一个多月以来,主要围绕“几个如何”展开的。首先以教研室为单位,以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为平台,进行分散和集中交流、学习,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然后教研室成员积极参与院系的集中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以下简称思修教研室)先后派出王红阳、冯国锋和钟小燕三位老师围绕“现代大学教学理念、人才培养和“教学、学风和考风”建设等主题进行了大会发言。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深入细致的深入的讨论,无论是教育教学观念还是人才培养及教风、学风和考分建设,都有了很好地学习成效。
一、现代大学教学理念创新
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出现开始,人们就不曾停止过对“教什么”、“怎么教”的探求,在目前新形势下,对于一个现代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社会,改革创新。,具体就是要从过去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三中心理念,走向“以人为本”,从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探索与以人为本精神相契合的现代大学教学。
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师们谈了许多方式、手段与途径,根本点就是要建立和优化一个适宜的大学教学模式。冯国锋老师提出:“适宜”的大学教学模式就是建立一个与特定学科和专业、教学计划与大纲、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等相契合的、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能很好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教学任务”完成的教学模式。要想创设好的教学模式关键点在于教师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传递中心课程”教造成了“千校一面,万生一模”的尴尬局面,那种 “唯上’、“唯书”教育教学使得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当代社会已大踏步朝着民主公共意识和文化发展多元化的态势前行,“平等”与“自由”业已成为社会秩序的新基础,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中,尊崇文化自由、思想开放的大学师生之间更应该凸显,“宽容”、“理解”、“尊重”与“对话”,沟通,对话、承认等应成为师生之间的主要模式,改变过去哪种教育者占据话语霸权,学生失语的状况,逐渐弱化权力话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传递中心”教学模式要走向“对话教学”模式。“对话教学”会极大地促进学生思考,与教师一起共同去探讨未知的世界。这样就促使学生课前和课后有更多层面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不断被激励去主动地探究。学生的学习不再被限制于教师所讲的范围,而是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新。当然,“对话教学”模式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对于怎么学?如何教?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也期待通过这次大讨论,对于教学教育创新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三、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
教风、学风和考风是一个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追求共同目标时长期努力而形成并反过来影响自身言行的一种有特色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学校风格,是学校所有成员的精神面貌、思想作风的外在表现。通过学习大讨论,就加强教风方面,学校要尽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加强综合教学管理,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以及对思想政治等公共理论课的认识偏见,给予政治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同等的政策。同时在教学资源和教师待遇等方面提高保障力度,为教师投入教学、科研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就学分方面,钟小燕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明确学习目的;2.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风的转变过程中重要作用;3.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的实践模式。这些措施如果能在教学管理中得到落实,相信学风会有很大的改善。学风的改善自然就特别促进考风的改变,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大讨论活动中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大或小,或具体或全面,这样的讨论学习活动,学院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安排,作为一种长效工作机制,有效地开展下去。对于学校来说,要及时地总结讨论学习的意见建议,形成科学的规章制度,把讨论的有效措施真正地逐条落实到教学教学管理中去,通过这些措施和学习,及其能实现优良师风教风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以完善的管理服务助力人才培养;以学生的主动成才、自主发展彰显育人成效。(执笔:教研室主任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