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学院概况|学院动态|教学管理|科研与学科建设|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教工之家|特色品牌|实践教学平台|精品资源课|精神文明建设|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
科研管理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科研与学科建设 > 科研管理 > 正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2015年发展规划
2012-12-11 14:37 来源:学科与发展规划处 

校党字〔2012〕23号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学校的实际,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按照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要求,制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2015年发展规划。

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高等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正在全面推进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2.经济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对高等教育的消费预期和支付能力不断提高;政府财力不断增强,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3.学习型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拉动明显提升。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逐步形成,人民群众要求扩大受教育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更加迫切,对高等教育发展形成巨大的需求拉动。

4.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专门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迫切。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对高素质的经济、管理、政法类专门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5.广大师生对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的愿望更加强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后的强劲发展势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对学校快速发展的信心,师生参与学校发展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二)面临挑战

1.世界各国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随着教育国际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国外高校对优质生源的竞争日趋明显,同时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对国内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2.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高等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特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面对全国生源总量逐年下降的趋势,高校之间人才、学科、生源、毕业生就业以及办学资源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学校将面临危局。

3.组建大学后的校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凝聚力量,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财经政法大学,是组建大学后面临的崭新课题;办学层次增多、办学规模扩大,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变数;三个校园同步运行的条块结合管理模式,对校园管理的意识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发展的基础

(一)有利条件

1.办学层次实现提升。学校长期办学积淀以及组建大学后的强劲发展势头,为进一步凝练办学理念,优化发展路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发展思路清晰可行。围绕 “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个主题,经过组建大学后举办的“大学发展高层论坛”以及学校发展大讨论等活动,“学术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制度治校”的发展思路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

3.学科建设优势明显。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4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5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资助学科,其中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占全省经济管理类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总数的50%。2010年学校获批成为河南省博士立项建设规划单位。

4.本科教学基础扎实。学校现有44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名牌(特色)专业建设点;1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网络课程;4个省级教学团队。5年来,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29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2项。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369项,其中国家级195项。近3年,高考录取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一直稳定在招生计划数的2倍左右。2008年5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5.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92项、重大横向科研课题7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5项,发表学术论文3466篇,出版教材和著作468部。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以及在国际SCI、SSCI发表论文的数量逐步增加。其中,有关跨国公司与中国区域发展、欠发达农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学术期刊《经济经纬》影响因子、论文转载数量不断提高,连续多次被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

6.师资队伍支撑有力。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16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者855人,占教师总数的70.31%;具有博士学位者186人,占教师总数的15.3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47人,其中正教授156人。现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博士生导师3人,省管优秀专家14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省级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项目获得者8人。

7.开放办学成效显著。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家高校开展了学生互换交流;与爱尔兰、俄罗斯等国家高校开展了多层次的联合办学;与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高校开展了教师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同时,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担任兼职教授。“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四个国际型人才实验班初步形成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8.办学条件大为改观。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782.91亩。新校区建筑面积约16.6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24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正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248.54万元,馆藏适用图书189.79万册;有2个实习、实训场所和1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法学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中心是河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9.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组建大学后,积极推进人、财、物的实质性融合,整合了办学资源,完善了学科专业结构,构建了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现代大学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0.思政工作特色鲜明。不断加强管理队伍和政工队伍建设,切实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先后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河南省普通高校先进党委”、“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等多种荣誉称号。

(二)存在不足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学校事业发展整体水平与高水平大学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办学观念不够先进。围绕怎样办好大学这一主题,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水平、服务效率等方面,存在不够适应、不够理解、不够规范等诸多问题。二是高端引领不够充分。学科领军式人才及优秀创新团队匮乏,优秀人才数量和结构难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国家级重点学科尚未获得突破;处于国内、国际前沿的研究力量不足,标志性重大项目和创新性成果缺乏。三是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与国内学科相近院校相比,传统学科特色不够鲜明,优势专业不带有广泛性。四是制度文化不够厚重。校内各类资源的科学配置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机制尚未充分发挥效能。有形制度不健全,照章办事执行力不够,大学文化特别是制度文化沉淀不够厚重,激励制度力度不够。

三、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实施学术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制度治校,努力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财经政法大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发展思路

1.坚持学术兴校。以学术为魂、学术为本、学术为纲、学术为尚,培育敬畏学术事业、敬重学术大师、推崇学术权力的校园氛围。以学术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学术聚集人才,以学术提升质量,以学术培育特色,以学术促进管理,全面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2.坚持质量立校。坚持不懈地把办学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创造创新为导向,着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载体,着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以整合办学资源为手段,着力提高办学效益。

3.坚持特色名校。牢固树立特色办学理念,立足学校的传统和优势,集中办学资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将特色化发展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着力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鲜明的个性和特质,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比较优势,在局部领域确立领先地位。

4.坚持人才强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加快延揽、培育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影响广泛的师资队伍;大力建设一支眼界宽广、思路清晰、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管理队伍;积极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乐于奉献、服务周到的保障队伍。

5.坚持制度治校。坚持制度创新,及时制定实施适应形势发展的规章制度,修改完善体现大学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提升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增强实施效果。

(三)办学定位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继续教育,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学科,积极发展理学、工学、文学等学科,形成交叉渗透、优势互补的学科群。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四)总体目标

实现从“外引资源、拓展空间、跨越发展”为主导的外延式发展向以“学术驱动、质量提升、特色引领”为主导的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变,大力提升核心发展力、综合竞争力、改革创新力和社会影响力。到2015年,力争进入教育部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规划行列,努力打造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优势学科群,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财经政法大学的步伐。

(五)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保持在300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稳定在26000人左右,研究生1200人左右,其他类在校生2800人左右。

2.学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50个以上,省级特色专业达到12个以上,国家级特色专业达到6个以上。继续办好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争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法学两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形成优势学科群,少数学科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水平。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达到10个左右,二级学科授权点达到70个左右,专业学位授权点达到12个左右;争取获批教育部国家特殊需求博士点,力争进入教育部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规划行列。

3.科学研究。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0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550项以上,保证年均科研经费800万元以上。建成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以上,争取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4.师资队伍。专任教师达到1500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5%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8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700人以上,其中教授超过230人。

5.办学条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2亿元;3年内建成新校区图书馆,图书藏量达到230万册以上;新校区总建筑面积达到50余万平方米,建设现代化、数字化、生态化的新校园;加快对老校区的调整、改造和综合利用;把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文明创建。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围绕经济、管理、法学等特色学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提升学科专业竞争力。适度扩大专业数量,重点发展特色与优势专业,扶持基础性和新兴交叉专业;加强学科专业交叉渗透,灵活设置特色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特长能力;实施“特色化专业建设与评估计划”,建立健全专业评估诊断长效机制,加强专业分类管理,分层次建设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以专业评估推动专业建设的优胜劣汰,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验实训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完善学分制、本科生导师制、双学位制,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国际实验班、会计学(ACCA/CGA方向)教育体系,培养创新人才。以本科生院制为方向,探索试行“按专业类招生与培养、按专业与方向分流”的招生和培养模式;探索在高年级按学术型、就业创业型、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方向,制定同一专业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子方案。加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题项目”建设力度,通过项目化的运作与实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变革课程教学范式。加强课程建设的分类指导,实施“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行动计划”,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能最大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通识课程改革计划”,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现实问题不断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建立能力本位的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级教学体系;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推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指导;改革体育课、艺术教育模式,优化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以精品课程为示范,加强网络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

4.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保证四项教学经费实际支出占学费收入的30%以上,且呈持续增长趋势;落实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继续推进专业负责人制、课程负责人制、多媒体教学准入制、课堂教学效果一票否决制;加强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积极开展专业核心课教授负责制试点和知名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试点;完善本科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和教学工作责任体系,逐步实现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加强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督导;制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评教、评学、评管等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体系,建立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探索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教师教学业绩和教学质量评价,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质量档案;设立“校长教学质量奖”;探索建立专业预警制度;强化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和服务,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5.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适应研究生培养特点,深化研究生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管理重心下移,调动院系积极性。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广泛吸引优质研究生生源,稳步发展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善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研究性教学,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健全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导师选聘制度,推行“双导师制”,每3年进行一次导师的考核和资格认定工作,不断优化导师队伍结构。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努力提高研究生科研意识和研究水平。

(二)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1.加强学科建设管理。根据学校的学科现状和发展势头,科学制定新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不断强化优势学科、重点扶持特色学科、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进一步完善学科结构布局。大力推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密切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推进学科建设重心下移,落实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调动各院(系、部)的积极性,完善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措施。

2.推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遴选学科领军人物,聚集高水平人才,打造优秀学科团队。凝练学科方向,汇聚研究力量,组织联合攻关,推出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的重大科研成果。整合学科资源,发挥现有学科优势,积极做好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立项建设工作,扶持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支撑学科,构筑完整的优势学科建设体系。集聚力量,统筹协调,支持工商管理、统计学等学科申报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争取获得该项目博士点。加大投入,每年投入资金2400万元,对立项建设的授权学科、支撑学科从学科队伍、学科平台以及相关公共服务体系等进行重点建设。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力争进入教育部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规划行列。

3.拓展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继续做好现有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和提高工作,积极培育新的硕士学位点,构建完善的具有财经政法类高校特色的硕士学位学科体系。力争使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准设立一级学科硕士点;力争使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等二级学科成为新的硕士学位点;争取设立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保险硕士、税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专业学位点。

4.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建立学科特区,给予政策扶持,在人才引进与考核、资源配置、研究生招生、经费投入、运行机制等方面给予倾斜。实施学科帮扶工程,与国内重点大学建立学科联盟,借力发展,力争在经济、管理等省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使其中的1—2个战略性学科达到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水平。构建学科升级建设长效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增强学科建设的活力和动力,使经济管理类等主导性学科保持省内领先水平。加强对基础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扶持力度,积极做好培育遴选工作,使若干个人文类支撑性学科成为校级重点学科。

5.加强学科基地建设。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对现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确保优势学科群和重点学科的基地建设达到同类高校一流水平,使其成为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聚蓄发展的公共平台,以满足学科快速发展和承担高水平重大科研项目的需要,为培育卓越标志性成果奠定基础。加强对河南省教育统计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培育工作,使之早日成为省级重点研究基地。

(三)努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1.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根据大学发展需要和人才强校战略,本着“存量激活、增量做强、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原则,制定新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协调促进学术人才、应用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进学校人才工作重心“三大调整”:在人才队伍规模适度扩张同时,更加注重人才队伍质量提升;在人才队伍整体建设同时,更加侧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促进人才个性化发展同时,更加侧重创新团队发展。

2.引进高层次和优秀人才。大力实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规定》,持续加大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新兴学科、薄弱学科的人才引进力度。围绕重点科研领域和重点学科发展方向,重点引进2-3名领军人物;围绕重要科研领域和主干学科发展需要,重点引进10名优秀骨干教师;围绕主要研究领域和学科扩展需要,积极引进150名左右优秀博士毕业生。

3.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整合校内各种资源,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配套措施和体制,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使学校成为杰出学者成长和会聚之地。适应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需要,通过发现、推荐、扶持省校级特聘教授等途径,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其中省级特聘教授4~6人,校级特聘教授10人左右。进一步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选送50名左右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一流高校或科研院所做访问学者,使其中的50%成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根据重点学科发展需要,制定实施优秀团队建设计划,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全校资源,遴选和培育5个左右优秀团队,予以重点支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职业操守,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人才队伍水平。

4.优化用人机制。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深化机构改革,科学定岗、定编、定责,合理调剂配置人力资源,完成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促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不断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探索和推进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加大考核与奖惩力度。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氛围,努力优化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使教职工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自身价值得到体现,个人合理需求得到满足。

(四)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1.创新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政策,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级项目、高水平论文及论著的激励和支持力度。制订切实可行的科研考核办法,建立促进科研创新的约束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专业技术人员评聘等的重要依据。健全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凝练研究方向、重大科研课题论证、把握学术前沿等方面的积极指导作用。进一步理顺科研管理体制,促进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培植重大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全方位、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力争在重大项目、重大成果和重大奖励方面取得新突破。以申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等为载体,聚集力量、联合攻关,力争获得国家级立项研究数量翻番。鼓励、支持围绕基础学科、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选题,形成一批原创性、标志性、应用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力争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翻番。

3.增强服务社会能力。面向区域重大需求,尤其是河南省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需要,有效整合科研资源,积极构建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建立学校科研成果推广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势,紧密围绕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努力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在经济、管理、法学等数据分析信息资源、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方面,拓展服务内涵,增强服务功能。积极与大型骨干研究院、所或企业开展密切合作,组建和培育6-8个产学研基地,增强社会服务力和社会影响力。

(五)大力推进开放办学

1.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更加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探索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办学机构的新途径,积极拓展中外合作研究生、本科、专科教育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做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考克国际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申请设立工作。进一步拓展国际办学空间,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瑞典、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深度开展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教师互访等项目或活动。

2.构建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根据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干部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积极参与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服务。

3.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支撑、服务学校事业发展。通过与政府、行业、企业广泛开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交流等实质性的合作,为学校的发展赢得更多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校友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开展社会联系,争取校友对母校建设发展的支持,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六)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1.基本完成新校区建设。在高质量完成二期工程的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并如期推进三期工程建设,五年内完成新校区建设主体工程。同步推进新校区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精心建设校园园林景观,打造低碳校园,建成一所厚重、特色、美观、实用的财经政法类大学校园。

2.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按照文南校区置换、文北校区作为开放办学教育基地、新校区作为办学主体的总体思路,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资源共享及资产运营等工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校园。

3.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校园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网络通畅工程,建成“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院校。建立符合国内外交流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和在线教学平台,努力创造数字化学习条件。建设智能型、节约型、高效型的校园管理系统,逐步完善实现无纸化、智能化的校园管理模式。

4.着力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围绕科研创新和实践教学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室的设置,加强实验室的内涵建设,推进专业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融合,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和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以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实验室建设,形成按功能区划、跨学院的公共实验教学大平台;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推进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5.完成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按照现代化一流图书馆的标准,丰富馆藏资源,健全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数字化综合服务门户。在此基础上,力争3年内建成馆舍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善、阅读环境优美,兼具有研究型、数字型、开放型的现代图书馆。

6.提升办学经费保障能力。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积极争取政府增加学校拨款,尤其是各种无息贷款资助的建设项目;按照年递增10%的目标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学校各种资源,逐年增加预算外收入,确保学校办学总经费逐年增长;发挥财经政法类院校的资源优势,探索并制定社会捐赠激励政策,力争在募集社会资金上有所突破。

(七)积极推进科学管理

1.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制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章程》,认真贯彻《河南省高等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暂行规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积极推进民主治校进程,严格执行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实行党务、校务公开,推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教代会、工代会以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建起决策、执行、监管相互衔接,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

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学生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完善学生社团管理组织,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加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创新和创业教育,逐步形成有影响有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健全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落实个性化就业帮扶措施,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勤工助学为主导、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形式的资助工作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3.加强后勤保障和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后勤保障模式,构建起高效、安全、优质、有序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后勤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职工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效益。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切实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强化安全意识教育,重视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加大技术防范投入,完善校内安全稳定工作体系。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师生员工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八)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按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切实抓好党建工作。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组织设置;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党性修养,提升党员政治素质;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资源配置,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培训、考核机制,增强领导干部适应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2.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增强科学理论的教育引导作用。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建设,持续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弘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优良传统。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诚信教育,培养优良学风。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

3.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契机,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师生员工文明素养。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伟大祖国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内涵、提高品味,营造积极向上、活泼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规范学生社团活动,增强教育功能。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发挥校报、广播、电视、校园网、校园形象识别系统等载体的教育作用。

五、实施与监督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高度重视规划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主要领导总体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多样形式,广泛开展五年规划的宣传,大力营造落实规划的浓厚氛围,确保规划描绘的发展蓝图深入人心,规划确定的任务人人有责。

(二)健全体系,协调推进

健全学校规划体系,明确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院(系)规划的功能和定位,强化总体规划引领和统筹功能。建立专项规划、院(系)规划与学校总体规划的协调机制,形成以学校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专项规划、院(系)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三)加强督查,强化落实

对规划中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学校将对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责任部门,明确相关目标完成的时序要求。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将作为重要依据纳入各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核范围。同时,学校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与督查,在强化规划实施年度检查的基础上,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及时把握规划实施情况,确保学校事业发展沿着规划描绘的美好蓝图有序推进。

上一条:201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招标公告
下一条: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
关闭窗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东校区教学科研楼八楼

电话:0371—86521556  邮编:450046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005861号

Copyright©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