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学院概况|学院动态|教学管理|科研与学科建设|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教工之家|特色品牌|实践教学平台|精品资源课|精神文明建设|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大别山实践研修归来话感悟(一)
2025-07-21 19:34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7月15日—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班在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举办。本次研修班采取专题授课、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使研修学员在提升理论素养的同时实地感悟大别山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思想伟力,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学员吴旻老师2025年7月我们来到河南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学习,在这里瞻仰英魂铸起的丰碑,参观许世友将军故里,走“志仁小道”,重温入党誓词,感知红色革命文化,研学中感触颇多,尤其是参观将军故里深受触动,汇总来讲有三点感受:一、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说:“英雄是我们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许世友将军是位忠心耿耿的革命英雄,是我们新时代的榜样,时刻激励我们。二、理想信念。许世友意志坚定地加入党组织,用自己一生实际行动兑现对党的信仰、责任、担当的郑重承诺。三、孝心感天。“活着尽忠,死后尽孝”成为他一生的信条,许世友将军孝心感天动地,永远激励着后人。通过这次研学,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创新教学形式,讲好大别山红色故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学员石庆新老师此次大别山干部学院研修,令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勇当前锋”的精神力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作为“前锋”拉开解放战争的序幕,通过艰苦卓绝地斗争,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我们的人生发展中,也应该坚定信念、树立“前锋”意识,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放低身姿,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成为洞察他们精神需求的倾听者;我们应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成为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引领者。

学员巴晓峰老师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这个名字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与精神重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革命的鲜血,每一缕山风都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本次培训通过激情教学、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和聆听先烈故事等形式,让我们深刻领悟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内涵。课程培训以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历史为主线,结合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许世友将军故里和重走“志仁小道”等现场教学点,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和斗争精神。‌‌‌‌这次培训,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学员崔丽娜老师在大别山干部学院的学习,让我对这片红色土地的历史与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收获了思想与行动上的双重启发。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走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红色遗址,我系统了解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到发展壮大的历程。无数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用鲜血和生命践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这些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书写的忠诚与担当。现场教学、互动讨论等形式,让我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比如在重走红军路时,切身感受到当年行军的艰辛,更能体会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这让我反思:在和平年代的工作中,是否还保持着那份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否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像当年红军依靠群众那样联系群众?此次学习是一次精神的“补钙”,更是一次行动的动员。未来,我会把大别山精神融入实际工作,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担当起新时代的责任。

学员包彦征老师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的学习经历,使我对“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别山精神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与党性修养锤炼的过程,不断促使我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人民立场、坚守纪律底线。1.坚定理想信念。大别山革命斗争28年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的根本力量就是坚定理想信念。这种坚守信念的品格,使我在今后工作中坚定“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理念,对党绝对忠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坚持人民立场。许世友将军晚年质朴的“我就是一个兵”、郑维山将军临终前的简朴要求,都印证了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永恒准则。‌‌我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将进一步坚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处处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坚守纪律底线。从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纪律严明的传统始终是党的生命力源泉。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既要通过常态化学习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内化为行为准则,又要坚守思政课教师“三尺讲台有纪律”的纪律底线,时刻践行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学员陈娟老师:“我要当红军”,这句宣言里藏着旧中国最滚烫的抉择。当苛政碾碎生计,红军的旗帜便成了黑暗中最亮的光——它不仅是武装,更是劳苦大众的希望。选择当红军,是对正义的坚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的纪律、“打土豪分田地”的承诺,让底层百姓瞥见平等的可能。多少仁人志士舍弃安稳奔赴洪流,只为“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的愿景。这选择更是担当的诠释。雪山草地、枪林弹雨,考验着“舍小家为大家”的赤诚。他们用脚丈量两万五千里,用鲜血浇灌自由,让民族解放的信念成了不灭的基因。“我要当红军”,是我此刻纯纯的梦想!“我要当红军”,也不是复刻历史,而是想传承那份纯粹:为正义挺身而出,为理想勇毅前行。这火炬,永远照亮我的前路。

学员崔佳嘉老师:踏上大别山这片浸染着热血与信仰的土地,为期五天的学习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与精神洗礼。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肃穆的纪念碑前,在革命纪念馆斑驳的文物与震撼的史料间,在将帅馆将星闪耀的传奇故事里,在田铺大湾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中,在许世友将军故里“忠勇孝义”的感人事迹中,“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变得无比清晰而具体。作为思政课教师,此次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专业赋能。我将把大别山汲取的丰厚滋养熔铸于三尺讲台——用革命先烈的赤胆忠诚铸魂,用老区人民的奋斗故事明理,用将帅们的崇高风范导行,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引导他们自觉传承精神火炬,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初审:仝立人 复审:王玉玲 终审:钟云阁)

上一条:大别山实践研修归来话感悟(二)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班圆满结班
关闭窗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东校区教学科研楼八楼

电话:0371—86521556  邮编:450046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005861号

Copyright©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