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有效途径,它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为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切实提高备课实效,促进有效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的时间及形式:
1.时间:由各教研室主任决定后,至少提前一周上报学院。
2.形式:以教研室为单位,各教研室主任负责。
二、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1.每学期初(或上学期末),各教研室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一式二份,一份教研室留存,一份交学院办公室。
2.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组织反思前一阶段教学工作得失,认真完善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交流近期备课的心得体会,研讨备课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以形成共识。
3.每位教师需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集各家之长,写出个性化的课时教案,不得抄袭或直接使用他人的现成教案。教案内容的主体部分,应当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应当关心又能够理解的社会生活和学生成长之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安排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双边活动。
4.教师可用活页备课、电子备课等方式进行备课。集体备课首个循环,每位教师均备详案。以后五年内教师备详案,注重规范性;五年以上教师,重在教学设计的实效性,突出创新性和个性化。
三、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1.教材理析:认真钻研教材,确定重点、难点,理清所备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所在知识体系中的上下联系。
2.教学设计:即每课时的教学设计,着重体现“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
3.课例示范:选取单元或章节中具有典型性的课题,由本次主持备课教师开课示范。
基本程序为:分配任务——个人自备——集体研讨——专人整理——反思修改。
四、操作模式:
(一)集体研讨:以教研室为单位,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划分单元课时,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思路,并将任务分解给各位教师(承担任务的教师即为该教学单元的“主备教师”),据此排出分工备课表。
(二)个人备课:
根据教学进度,主备教师按备课分工要求提前一周备课。备课时不仅要设计好教学方案,还要写出说课详案(即教材的理解、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与依据、教学过程的安排,板书作业的设计等),以及个人备课时的困惑与疑难问题,备议课做中心发言。
(三)集体议课:主备教师即议课中心发言人,首先由其对所承担备课课题进行说课,然后其它教师(其他教师在活动之前也应该认真研究非自己主备的教材)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构想,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畅所欲言,进行讨论,教师做好相关记录。
(四)形成共案:根据议课内容,主备教师完善个案,并将成形教案作为共案。
(五)个体实践:每个教师可结合共案,结合本人教学特色、本班学生特点再进行完善补充,形成个案,实施教学。并总结上课得失,做好教学反思。
(六)反思交流:交流个人上课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以备今后备课上课参考。
五、检查评价:
(一)一查:查活动开展情况。备课活动由学院领导、行政办公室和督导组进行督查。通过查阅各组集体备课记录和主备教师的发言材料,了解各组集体备课情况,督导组进行宏观调控。
(二)二审:审阅教研室集体形成的“共性教案”是否体现了课程的教学理念,审阅教师“个人教案”是否结合班情学情进行了增、删、改、补,是否体现了个性化思考。
(三)考核:督导组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无故不组织、未参加者,与教师考核挂钩,相关材料上交行政办公室备查。结果将记入教师常规教学业务档案,并纳入考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