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领悟贯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3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分别组织召开了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会。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集体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王红阳主持,全体专兼职教师参会。王红阳谈到,全国两会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在集体交流研讨环节,各位老师纷纷积极发言,一致认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保障灵活就业群体权益”等新方向,为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素材和灵感,要及时将重大时政热点焦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深化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此次备课会为全国两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厘清了路径,助力课程在讲深、讲透、讲活中培根铸魂,助力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集体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杨天通主持,全体教师参加会议。杨天通指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深刻领会两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及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并以此为契机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创新和技能创新,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集体研讨环节,各位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如何将2025年两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积极发言。老师们认为,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融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爱国情怀,将两会精神与课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提案等案例,通过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史”的角度思考国家发展大势,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会,老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集体备课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将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集体备课会由教研室主任符喜迎主持,全体教师参加会议。符喜迎带领大家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研室将持续推动集体备课制度常态化,通过定期召开备课会、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老师们围绕教学设计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地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有效地将全国“两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就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做到理论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密切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不仅使理论教学更具吸引力,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的实际意义;通过精选教学案例、运用热点议题、设计问题导向的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努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学生。
(初审:王玉玲 复审:张利杰 终审:钟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