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学院概况|学院动态|教学管理|科研与学科建设|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教工之家|特色品牌|实践教学平台|精品资源课|精神文明建设|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与研究”研讨会
2022-01-10 18:28 王红阳 


1月9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与研究”研讨会在郑东校区召开。会议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朱金瑞教授出席并主持会议。省内外20多所高校的100多位教师和研究生在线参加会议。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伦理学会会长、河北经贸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王莹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孙春晨研究员,井冈山大学校长曾建平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公民道德建设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副校长屈凌波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王小锡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伦理学》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王淑芹教授,《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杨义芹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常务副主编付长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主任杨宗元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永福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琳教授,郑州大学魏长领教授,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康来云教授等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

与会专家紧扣会议主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王莹认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高度重视选题的时代性、现实性、前沿性,课题题目要简洁明了,语言表达要精确恰当;孙春晨认为,国家社科基金研究必须明确研究对象,充分注意研究的持久性和深入性;曾建平认为,人文社科课题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和意识形态意识;屈凌波认为,高水平科学研究应聚焦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高度契合性;王小锡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学术史梳理、研究内容、框架结构、研究的重难点、研究团队的构成等方面提出了系统而独到见解;王泽应认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瞄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强大的精神装备,力求做到学有定力、思有方向、言有根底、慧有依归;王淑芹强调,国家社科基金选题要注意其多维构成,申请书要做到全、高、新要素齐全等;杨义芹以“以时代之问引领科研方向”,厘清了研究项目确立中的一些误区;付长珍、沈永福、杨宗元、刘琳、康来云等专家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与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聚焦现实,下够苦功夫,才能打硬仗、打胜仗。

与会专家和参会师生围绕高层次项目申报和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专家们的讲演站位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在高层次项目申报及如何研究中进一步明确选题方向、厘清研究思路、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研究质量,极富启发性与指导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增彦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谢时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的辛苦付出、卓越高见、倾情奉献,热诚期待各位专家今后经常来传经送宝、指点迷津、助推发展!

上一条:河南省伦理学会召开2021年度工作总结与2022年度工作计划会议
下一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伦理精神研究》举行开题报告会
关闭窗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东校区教学科研楼八楼

电话:0371—86521556  邮编:450046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005861号

Copyright©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