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学院概况|学院动态|教学管理|科研与学科建设|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教工之家|特色品牌|实践教学平台|精品资源课|精神文明建设|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光明理论专稿刊发我院田训龙博士文章
2017-05-23 10:13 学院办公室 


加强青年教育,推进法治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青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法治中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值五四青年节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大学生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更好地肩负起实践者、推动者的重大使命。

一、培养法治信仰,做到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全面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着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重要功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最佳手段。法治信仰是法治的“灵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将宪法和法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中号召“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因此,青年大学生要“立志做大事”,就要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向同行”的理想信念,要树立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同向同行”的法治信仰。要发自内心地认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实施过程及结果,把法治作为处理问题、维护权益的首要手段。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有所作为,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绽放青春光芒。

二、深化法治认知,做到“德法兼修”。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法律认知的范畴主要包含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思维的形成、立法宗旨的明确等方面。深化法治认知,首先,要恪守初心。“永远跟党走”是青年大学生必须坚持的初心。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扎实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和教育,坚持践行党的基本路线,履行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使命职责。恪守“永远给党走”的初心阐明了了青年大学生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关于领导核心、依靠力量和价值归属等重大问题,是青年大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认同,发挥法治人才主力军作用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青年大学生法治认知体系结构中的“内层”,处于“核心”地位。其次,要注重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和时代要求。“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法学教育根本任务要求,体现了三种寓意:第一,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特征。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既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又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第二,表明学校在法学教育中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基础性命题。高校法学教育,既不能培养只知法条、不知做人的法律机器,也不能生产玩弄专业、漠视信仰的法治掮客。第三,提出“法治主体”尤其是法治从业者素质必须“德才兼备”。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法治工作者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阀门”和底线。最后要熟知法理。在提高大学生法治认知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在法学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好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设计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本质、价值追求以及法律体系中各个条文进行具体阐释,扩充大学生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充分整合学校内外、课堂内外、课程内外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及法律逻辑思维的培养,提升其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和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的立体化宣传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明确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增强大学生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勇于法治实践,争做“法治主体”。信仰法律,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法治的建设者,青年大学生可以从成长、学业、工作中,担当起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第一,要自觉尊法守法。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应是遵纪守法的模范。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纪律,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不做任何违法违纪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告诫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青年大学生在人生成长中无论身处顺势还是逆境都要始终做到行囿于法,以守法光荣、违法可耻作为价值信条,实现人生价值。第二,要主动普法护法。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既是普法主体又是普法客体,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深入社区、农村、工厂、中小幼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富有成效的普法志愿服务,争做普法、用法的实践者。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要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第三,要立志从业法治。“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在未来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中,需要越来越多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律专业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亲临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是对青年大学生尤其是法学专业学生从事法治职业,成为优秀法治人才的期望与呼吁。青年大学生要立志成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工作能力精湛、职业道德水准高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为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http://theory.gmw.cn/2017-05/19/content_24535185.htm

上一条:我院三位教师应邀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
下一条:校党委李慧军副书记深入思政课堂听课、调研指导思政课教学工作
关闭窗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东校区教学科研楼八楼

电话:0371—86521556  邮编:450046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005861号

Copyright©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