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学院概况|学院动态|教学管理|科研与学科建设|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教工之家|特色品牌|实践教学平台|精品资源课|精神文明建设|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冷梅 朱金瑞:以生态道德变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5-05-30 09:52 冷梅 朱金瑞 转自《河南日报》2015年5月27日9版 

    生态道德建设旨在反思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以及人类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迫使人们对工业文明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重新审视,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道德建设的意义不可或缺,具体说来,需要实现三个变革:
                               
                                生产方式绿色化

    转变生产力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企业要树立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思想,努力打造绿色竞争力,改变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战略和政策,树立并推行绿色生产、循环生产、低碳生产的理念。在今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下,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将是努力提高资源环境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注重产品的质而不是以产品的数量取胜。
    树立生态生产与经济社会相统一的理念。转变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二元对立理念,树立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马克思曾指出,历史是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马克思这一思想从历史发展高度上给我们揭示了生态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强化企业生态道德责任意识。形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荣、破坏生态环境为耻”的道德责任感和荣誉感,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按照谁产生谁负担的原则,促进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使用自然资源,防止和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重视环境恢复和产品的安全。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树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意识,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理念贯穿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公民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人们生活方式中的浪费、破坏环境等行为无不折射出人们生态道德意识的缺乏。人与自然共处于一体中,保护环境是人类应尽的道德义务,人类应自觉承担起对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德风尚。
    倡导绿色健康的环保生活方式,积极改变人们过度消耗能源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养成绿色生活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如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绿色健康出行等,丢掉享乐主义,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等过度消费。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倡导的生活理念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即断绝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让绿色、环保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必将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新型生存模式。
    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界中的人。生态环境关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可成为生态道德的实践者。今年6月5日为我国“环境日”,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树立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培育生态价值观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和谐”不仅是人与人的和谐,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且这两者的和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同一个过程。“和谐”理应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和现实要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与天地合德等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消除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努力推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倡导人与自然“平等”发展的生态价值观。“平等”生态价值观就是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以尊重自然取代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人并不是自然的主宰或征服者,也并不高于自然或优越于其他物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人共处于一个大家庭中。把这种平等生态价值观渗透到我们日常行为中,不随便乱扔垃圾,不破坏生态环境,确立适度和文明的生产观和消费观。
    倡导人与自然之间“友善”的生态价值观。“友善”作为“出于善意的友好”不仅是公民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规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一次正式提出“环境友好”的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友善的生态价值观,呵护花草树木,爱护我们不可须臾分离的生态环境,懂得对自然的关爱也是对自身的关爱,善待环境其实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上一条:我院在校工会2015年“健康女性 幸福中国”征文活动中荣获佳绩
下一条:学院召开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论证会议
关闭窗口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东校区教学科研楼八楼

电话:0371—86521556  邮编:450046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005861号

Copyright©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