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上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举行“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纲要课”集体备课会。活动由教研室主任杨天通主持。副院长王玉玲及全体纲要课教师参加。

一、收看“大国担当”思政大课,深化时代使命认识
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中收看了“大国担当”思政大课。收看结束后,教师们围绕课程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此次思政大课是一堂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课,不仅提升了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站位和理论素养,更深化了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理解。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将“伟大的抗战精神”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聚焦教学重点开展集体备课,发挥党史育人作用
随后,教研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主题聚焦“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杨天通老师作了主题发言,他依据丰富的历史史料,从理论逻辑、历史实践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如何在抗战中成为中流砥柱。
在王昊老师的点评环节,他对杨天通老师的备课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王昊老师指出,讲好党在抗战时期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教学案例鲜明,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谋划新学期工作布局,提升教学质量与实效
老师们围绕本学期重点工作进行研讨,王玉玲提出,新学期要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团队建设,通过定期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此外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课程内容,以弘扬河南的抗战历史为主题,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研学、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
本次集体备课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为新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体教师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素养,投入到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初审:仝立人 复审:王玉玲 终审:钟云阁)